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正文

论经济泡沫

2021-03-01 09:27:12 来源 T|T

论经济泡沫

作者    徐芃翌

不知道泡沫是何物,却对它讨论得热火朝天,只有经济学才会出现这种盲人现象。自然科学中知道了雨是水,然后有雨中出行用雨衣雨伞;大雨时疏通河渠导流雨水;雨多季储水备旱,雨少时人工增雨等等。经济学不知道经济泡沫是什么,讨论来讨论去除了描述泡沫在经济中存在的现象外,至今停步不前。其实很多人也感覚到需要首先搞明白什么是泡沫的定义才能展开往下的研究。但是现在的研究都站在传统经济学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而传统经济学有基因缺陷,从这个立场上找不到经济泡沫的真相。

一,现有的理论对经济泡沫是怎样的认识

目前被传统经济学普遍接受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

●大部分经济学家承认泡沫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经济学会前会长Charles Kindleberger(1978)对泡沫的定义:

“泡沫……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 连续过程中陡然上涨,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 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注:在这里经济泡沫是一个过程)

●经济泡沫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 。(注:在这里经济泡沫是一种现象)

●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身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的价格暴涨。(注:在这里经济泡沫是一种现象)

●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注:在这里泡沫是价格中的一部分)

●金融投机资本的定期膨胀带来的金融投机市场的异常景气,就是所谓的“泡沫”。几乎所有的泡沫本质上都是金融泡沫。

 ● “泡沫”一词是人们对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繁荣,然后又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一兴衰过程的生动描绘。

●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

以上对经济泡沫的定义和认识除了Charles Kindleberger宣称他给出的是泡沫定义之外,其他的认识都不敢自诩为定义。因为至今在传统经济学还没有关于经济泡沫的定义。

“经济泡沫”是一个经济存在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元素。经济学必须回答“经济泡沫是什么?”

目前能够找得到的关于经济泡沫的认识都是把经济泡沫当成一种价格涨落的“现象”、“过程”、“景象”。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只是资产价格偏离理论价格的异动。似乎没有实体经济什么事。

此前对它的所有的研究仅止于资产价格异动的规律、导致价格异动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等等。从没有人追问过“经济泡沫是什么?”。毕竟经济泡沫并不就是资产价格。“现象”、“过程”、“景象”既不是经济存在物,也不是经济元素,而是经济泡沫作为一个经济元素在经济运行中的状态。

这些“现象”、“过程”、“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们都是经济泡沫的运动形态,根本就不是经济泡沫本身。透过这些我们能强烈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浪花是水的运动形态,但不能定义浪花就是水,定义水的只能是“常温下的H2O”。

二,“乖论”给泡沫的定义—科普的尝试

     从现有的传统经济学无法看到经济泡沫的真相,但是从经济学乖论理论框架内可以完整地描述经济泡沫。

     “乖论”对经济泡沫的定义是:经济泡沫是经济中没有或者失去物质财富支撑的无源意识价值货币。

     虽然我们还未展开论述,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乖论”的定义下,经济泡沫已不再是一种“现象”、“过程”、“景象”,而是一种经济元素,是一种经济存在物。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运动主体。

我们不是先从理论的分析中逐渐推出经济泡沫的定义,而是直接给出定义,然后慢慢用“乖论”诠释。希望这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从“乖论”引出的定义只能用“乖论”来解释,“乖论”虽然已自成体系并己问世。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家都未接触过。所以我们的解释不得不从“乖论”的科普开始。

◆物质财富与货币关系

首先要介绍的是“乖论”对货币的定义:“货币是物质财富分配权利的凭证”。

传统经济学对货币的定义五花八门,都是从货币的各种功能提出,没有确定的定义。也就是没有定义。所以在传统经济学中对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的泡沫也不可能有定义。

有了“货币是物质财富分配权利的凭证”的定义还需要介绍物质财富与货币的如下关系:

⑴货币作为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必须有物质财富作支撑,没有或失去了物质财富的支撑,货币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通俗地说就是买不到物质财富的货币就是一张废纸或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实体经济中的物质财富可以支撑数量比自身更大的货币。因为现实中不可能产生同时购买所有物质财富的情况。所以比物质财富更多的货币仍能随时实现购买。表现为这些货币仍然获得物质财富的支撑。

物质财富和货币的比例最低值是1/5 ②③。我们称这个数量的货币为价值货币。这个比例之外的货币没有物质财富做支撑,是意识价值货币。

⑵“乖论”将货币分为价值货币与意识价值货币。有物质财富作支撑的货币是价值货币。由人的获利欲求产生的货币是意识价值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物价中的高附加值如果实现就是意识价值货币。在股市中产生的货币全部是意识价值货币。②③

根据我们对经济泡沫下的定义,这些没有物质财富支撑的意识价值货币就是经济泡沫。

⑶“乖论”认为货币有二重性性:“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尺度和代表,同时也是意识价值的尺度和代表。作为商品价值的代表,货币以物质商品为自己的依托。作为意识价值的代表,它以人的主观意识为依托。每一单位货币既是商品价值又是意识价值,无法分割,也无法分辩”。 个体货币是二者合体发挥各种货币功能。②③

货币的二重性是经济泡沫得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泡沫产生后就融入了货币大河之中根本区分不开。任何经济泡沫都有货币的全部属性和功能。我们只能从货币的总量中发现它的存在。

正因为任何泡沫都有货币的全部属性和功能。所以在贪婪的驱使之下人们拚命地制造泡沫,拥有了泡沫就是拥有了真实的货币,也就拥有了获得物质财富的权利。

 以往的研究只要一提及经济泡沫就会一头扎进金融经济中翻弄资产价格的变化。有了“乖论”关于泡沫的上述认识就可以发现实体经济中同样产生和存在经济泡沫。

三,实体经济中的泡沫生成

    实体经济中的经济泡沫主要在交易中产生。金融经济中的泡沫也会入侵实体经济。还有一些与泡沫外表相似的东西实际上不是经济泡沫。

◆在交换中生成

这里论及的概念是传统经济学中所没有的,有先入为主的旧概念占位也许会形成抵触,我希望读者耐心往下看。

“乖论”认为:在实物商品交易中货主必然对自己的商品在成本上再加上自以为能成交的尽量多的利润再出售。一台成本100元的手机售价5000元是常见现象。货主给商品添加的是自己获利的欲求,出售成功前是货主的价值意识。出售成功就将他的价值意识变成了货币——价值意识异化而成的货币。对此“乖论”给了一个定义:

货币化意识价值就是用货币表达的被定价化了的人的主观价值意识

我们用实例来解释这个定义 。

货主对一件成本5元的T恤产生了获利10倍的欲求。经过一番策划,印上某明星头像,终于以55元一件的价格销售出去。其中“获利10倍的欲求”就是货主的主观价值意识;出售成功所获得的50元利润就是意识价值。

在这个例子中T恤是人类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同时它在经济运行中具有价值。在销售运行中货主将他的获利欲求实现成了利润。这利润是真实的货币。

意识价值的产生始于货主从商品中求取多少利润的主观欲望即价值意识。随即将价值意识定价。然后到市场中去交易。交易成功获得利润,主观欲望变成了货币,也就是货主的价值意识异化成了意识 价值货币。

简单地说货币化意识价值是将人类的意识和欲望通过市场异化成货币的结果。②③

这个过程在商品成本上添加的利润货币完全是意识价值货币。同一件商品可以有N种售价。其中成本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货主的获利欲求。只有意识欲求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东西。这个现象清楚的告体我们实体经济中的庞大利润都是意识价值货币。  

开始时这些意识价值货币是实体经济所必需的货币供应。当它不断增加突破1/5时,多余的意识价值货币(利润)就会失去物质财富的支撑,变成没有物质财富作支撑的意识价值货币——经济泡沫。

别惊愕!这是事实。

随着经济新陈代谢过程的发育,不断有物质财富被消费掉,使更多的货币失去物质财富的支撑,导致泡沫增加。“乖论”称这种现象为“有源货币无源化”。②

随着新的物质财富不断被创造出来进入经济,又使更多泡沫意识价值重新获得物质财富的支撑,导致泡沫减少。“乖论”称这种现象为“无源意识价值有源化”。②

    实体经济中的价值货币和意识价值货币总是处在这种不停地变化之中。这种经济新陈代谢过程也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③

 ◆实体经济企业参与金融投机将泡沫带入实体经济中。

    实体企业搞资产运作,将金融经济中的泡沫带入实体经济中。这是不言自明的。经济危机将删除大量泡沫货币。此时拥有过多的金融资产的企业的损失更为严重。

◆无中生有的误解

    现有的GDP中对实体经济进行了详尽的统计,自以为是对经济增量的统计,其实不然。大量经济泡沫和货币运动痕迹被当成了经济增量计入了GDP。

    ⑴ 水分与经济泡沫

    有人指出作假者为了业绩无中生有地制造假GDP额,称这是GDP中的水分。这种无中生有现象是道德问题不属经济现象,我们不讨论。

    我们所说的“水分”是指大量货币运动痕迹被统计为GDP。

实体经济中大量的服务收益都是货币运动痕迹,根本就没有产生经济增量。律师拿100元给理发师理了个发,理发师用100元看一场歌星演唱会,歌星用100元交了瑜咖培训费,瑜珈教练用100元交了孩子的补课费,老师用100元付给律师咨询费。100元运动了一大圈又回到律师手中。100元还是100元没有任何增加,但是GDP却认为这100元对它产生了很大贡献。这是一种画饼充饥的行为,是自我欺骗。

“乖论”认为货币运动痕迹连经济泡沫都算不上,经济泡沫是一种经济存在物,它可以实现购买,它具有货币的全部功能。而货币运动痕迹是“无”、是“没有”。现有GDP将它们视为经济收入(增量)。从经济整体站位去观察这种“增量”,它根本就不存在。

    ⑵ “乘数效应”是对货币运动痕迹的描述。

    被传统经济学讨论得很多的 “乘数效应”实质上是对货币运动痕迹的计算。在实体经济中增加了多少投资,只有本金能起到推动经济的作用。被“乘数效应”描述的倍增作用根本就不存在。它所描述的倍增只不过是本金在不同经济单元间移动所留下的痕迹。

    所以说在实体经济中能产生和存在大量的经济泡沫。但被GDP统计的水分不是经济泡沫。而是无中生有。

四,金融经济是最大泡沫源

     “金融经济是最大泡沫源”这个命题应该是一个共识。但是对金融经济中哪些是经济泡沫?它们又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机理)?产生的数量有多少?它们的作用和归宿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认识上,现有的传统经济学与“乖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现有传统经济学对金融经济中泡沫的认识

⑴哪些是金融经济中的泡沫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泡沫是一系列资产(尤其是)) 价格膨胀”。“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

既认为资产价格膨胀过程是泡沫,也默认价格膨胀过程形成了一个叫泡沫的东西,但说不出它究竟是何物。这就是对泡沫认识的现状。

⑵现有传统经济学对金融经济中泡沫产生机理的认识

现有传统经济学对金融经济中泡沫产生机理没有认识,只有直觉和猜测。搜罗起来大致有这些:

“虚假需求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

“投机需求很容易搅起经济泡沫”。

“噪声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可能出现系统偏差,做出过激的反应或遵从正反馈交易策略,进而为市场提供了自强化机制。从而导致了泡沫的出现”。

    “内在价值难以确定或具有多变性是产生经济泡沫的条件之一。”

“金融管理当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向全局的泡沫经济演变的主要诱因。”

“如果没有金融管理当局货币政策的失误,局部经济泡沫是不会引发全局泡沫经济的;”

“有些人认为风险转移、道德危害与信贷扩张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

“信贷扩张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引发泡沫”

“金融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动的交易成本,使得国际巨额投机资本频繁游荡,造成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价格的动荡和加速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正反馈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都有可能对信息反应过度,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了信息所能证明的合理范围。”

“一些人用羊群行为理论来解释资产市场上的过度波动、时尚和泡沫现象”。

“金融自由化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除了这些认识之外也许还有更多解释。都是与这些认识相同前提下的不同表述。这些现象的确存在,它们与泡沫共生。但在“乖论”眼里,这些并不是泡沫产生的机理,仅仅是泡沫产生机理中的一些因素。

⑶泡沫将何去何从

经济中产生了大量经济泡沫后,市场对这些泡沫最终将如何处置呢?现有传统经济学从来没有论及这个问题。仅仅认为“经济泡沫的崩溃,是资产价格在达到‘临界质量’后的突然暴跌。”

    资产价格暴跌怎样影响泡沫?泡沫破裂就是资产价格暴跌吗?

⑷泡沫计算现状

很多研究者在没有泡沫定义的前提下计算泡沫量,看看他们的计算就知道他们潜意识中是把某些货币默认成泡沫。要知道把泡沫当成“过程”、“现象”那是没有计量单位,也没法计算的。他们一直在对某些货币进行计算。又因为没有泡沫定义,不知道经济中哪些货币是泡沫哪些不是泡沫。所以不可能有正确的计算。

现有的状况是众多研究者既不给出定义也不说明为什么能这样做,直接将所有金融资产全部当作泡沫来进行计算。这种研究就是默认所有金融资产就是泡沫。这是在没有定义下的任性而为。(严格来说非货币金融资产是一种幕后货币)

五,继续“乖论”科普

    前面从“乖论”视角对经济泡沫作了定义。接下来我们应该在这个定义之下讨论经济泡沫的来龙去脉。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先科普“乖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经济帕斯卡原理

“经济帕斯卡原理”也叫“经济帕斯卡效应”,是经济中货币产权凭空产生和删除的一种现象。它是“经济学乖论”的三个基本原理之一。

观察经济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现象会发现:在金融经济中,少量流通股票的交易使整只股票涨价。未参与流通的同只股票涨价凭空增加了金融资产总值。交易中股票的涨价由买家当场支付货币,卖家增加了资产。但同时未参与交易的同一只股票涨价以持有者金融资产形式存在,它们己是一种流动性较差的货币资产。这种凭空增加的金融资产可以在涨价后任意时刻转换为货币。

所有的物质商品生产商和经销商都可以因为营销策划使商品涨价,而不是因为同质增加商品来增加自己的货币财富。导致社会总货币量需求量发生非生产性增加。从而迫使社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满足交易需要。

这种瞬间将流通和交易中商品涨价传导至整个商品,从而使经济体中货币财富总值凭空增加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经济帕斯卡效应。因为它与物理帕斯卡原理极其相似。

它可以将商品涨价瞬间传导至整体,也可以将商品跌价瞬间传导至整体。二者的代数和就是它在经济运行中的总效应。

在不同的货币域中经济帕斯卡原理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信用货币环境中,它们具有巨大的创造货币的力量。

当商品涨价发生,並被经济帕斯卡效应多倍放大后,立即使商品所有者的货币产权增加。货币产权转变成货币是一种不可阻止的必然。所以说它创造了货币。因此而使它成了货币自发供应的重要渠道。

经济帕斯卡效应也是货币新陈代谢(删除)的重要渠道。当商品跌价发生,並被经济帕斯卡效应多倍放大后,立即使商品所有者的货币产权减少。失去了产权就失去了货币。在金融震荡中巨额金融资产短时间蒸发。这正是负向经济帕斯卞效应力量的表现。

所以股市上你赚到的钱並没有人给你付款,是帕斯卡效应凭空创造给你的。你赔掉的钱並没有被别人赚走,你也没向任何人付款钱,但钱就消失了,这是被帕斯卡效应无情地删除了。金融危机消失几千亿美元並没有被人赚走。如果有人赚到这几千亿美元,那么就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只发生了几千亿美元从甲的钱包转移到乙的钱包。

经济帕斯卡效应的放大倍数决定于某商品未参与交易的件数与交易中商品件数之比。用公式表示:

M=m×Q/q                             ……⑴

S=M-m=m×Q/q-m=m×(Q/q-1)    ……⑵

Q为某投机品总件数,其货币总值为m。

参与到了交易中的件数为q。

S为货币增加量

M为放大后货币总量 

经济帕斯卡原理有以下特性:

1,意识价值论是经济帕斯卡原理的价值基础。商品中劳动价值一经产生就不可能再变化。能变化的只有意识价值。

2,经济帕斯卡效应证实。价格是“成本加意识价值”。

3,经济帕斯卡效应必须以“不等价原理”为前提。

4,经济帕斯卡效应所创造的货币会立即进入经济中,並毫无区别地发挥与所有货币同样的功能。这也是对“货币二重性”的诠释。 

5,在经济运动中任何原理、规律、模式等等,只有当它有了人性基础时才能成为真实的存在。正是人的 “法律人”人性对“部分商品涨价后全部商品也涨价是必然的和合理的”规则的尊重和遵守,使经济帕斯卡原理的传导作用得以完成。

6,经济帕斯卡效应是在一个封闭空间发生。这个空间就是“同一种商品”。也就是部分商品涨价只能在同样的商品中瞬间传递。

◆金融资产自我创造

有一种人人看得见又熟视无睹的现象就是:金融经济中股票、债券、证券型金融衍生品被人们创造出来,它们募集货币资金后被长期留在金融经济中以金融资产的形态充当投机品。所募集的货币资金用于交易、支付、存储后并没有灭失。仍在经济中其他环节中运行。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事实:

1,所有的融资行为在改变一些货币的运动路径的同时。都必然在金融经济中留下新的臆造的投机物品——非货币金融资产——金融泡沫。

非货币金融资产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们完全依靠人们的群体共识而存在。当人们都认为某衍生证券值钱时它就值钱。当人们都认为某衍生证券不值钱它就会“灰飞烟灭”。

只要有人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融资方法並且能够实现,那么他就为金融经济增添了一种新的非货币金融资产(金融泡沫)。

2,以实体经济中的物质财富为担保支撑发行的股票或债券所募集的货币资金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以金融经济中的证券为担保支撑发行的证券募集的货币资金都是用于发起人的再投机,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意义。每发起一次证券担保的融资都会诞生新的非货币金融资产,使衍生金融资产的市值有所增殖。不停歇地创造衍生证券就不断诞生新的非货币金融资产。像细胞分裂一样不断自我创造。“金融工程学”专门研究怎样在办公室里迅速创造新的非货币金融资产。

以物质财富为依托发行新融资创造新金融资产是细胞一级分裂。证券担保新诞生有价证券这是细胞二级分裂。细胞就是证券。细胞分裂的结果,金融经济内迅速增加巨额的非生产性非货币金融资产——市值(经济泡沫)。要特别指出这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资产自我创造。

3,有价证券具有二重性

新融资创造的新衍生金融资产既是投机物品又是幕后货币。民众参与度很高的股票和债券是这样。专在各种投资机构之间流通的衍生证券也是这样。一言以蔽之,所有融资证券既是投机物品又是幕后货币。

作为投机品,它们可以在投机中使自身升值。並因为经济帕斯卡效应使总市值增加。

作为幕后货币,它们可以转化为货币。这些转化的货币具有货币的全部功能。所以它们是资产。

      

            

六,金融经济泡沫的产生与膨胀

◆经济帕斯卡效应创造经济泡沫

在证券市场中,参与交易的那部分有价证券由买家付了款,钱由买家手上流动到卖家手上。此时只发生了货币与证券的相对移动。並没有增加任何货币。证券交易是以价格变动为前提的。没有价格变动就没有交易发生。价格变动可能是升也可能是降,且以涨价为例,同一只证券仍在卖家手中没有参与交易的那部分也会在经济帕斯卡效应作用下立即涨价。涨上去的这部分是确确实实存在,是资产的增加。但这一部分资产是凭空增加,它的存在基础是契约、法律和人性。根本不存在任何支撑。既没有货币的支撑,更没有物质财富的支撑。

金融资产与货币只有流动性强弱之分。“乖论”定义非货币金融资产是“幕后货币”。根据“乖论”对经济泡沫的定义,它们就是经济泡沫。因为由经济帕斯卡效应产生的金融资产是没有物质财富支撑的幕后货币。

◆金融经济自我创造的都是泡沫

前面说过:只要有人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融资方法並且能够实现,那么他就为金融经济增添了一种新的非货币金融资产(金融泡沫)。

每发行一只股票就是向经济中投放了同量的泡沫,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直接融资是必要的,所以融资同时向经济中投放泡沫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对于金融经济而言用有价证券作当担保发行二次证券,所得到的融资全部用于再投机,融资同时所创造的新金融资产是投放到经济中的百害而无一利的经济泡沫。

像蚂蚁金服集团2020年被揭出来的资产证券化操作。蚂蚁金服用30多亿的资本金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贷款,几年内循环了40次,发放了3000多亿元贷款。这3000多亿贷款同时就会伴生3000多亿元的泡沫—非货币金融资产。

    如果这3000多亿元中有一部分被外国客户买走,那末蚂蚁金股就向国外输出了部分泡沫。余下的部分都留在国內祸害中国经济。

    蚂蚁金服如果成功上市将获得345亿美元的直接融资。用这笔本金重复资产证券化的游戏,完全可以在回收本金之外向经济中倾倒

34500亿美元的泡沫。这将给经济造成多大的破坏呵!!幸好被叫停,避免了蚂蚁金服给中国经济造成更大的破坏。

◆金融泡沫膨胀

根据以上两个原理可以推演出金融泡沫的产生与膨胀机理:

⑴首先在金融经济中导入投机物。

比如郁金香球茎、房地产、各种实物商品、有价证券。除了有价证券之外,其他物件要成为投机物需要一个炒作过程。在金融经济中导入有价证券作投机物不需要炒作。本文仅讨论以有价证券作投机物的情况。法律和共同契约决定了只要创造並实现了一次证券融资,所产生的有价证券就是一个投机物。而且是一个泡沫投机物。

⑵接着对投机物进行炒作使其价格发生变化。变化只能在交易中发生。交易中发生了货币与证券的位置互换,并不产生新的泡沫。

⑶最后在经济帕斯卡效应的作用下,未参与交易的那部分证券因此也涨价或跌价。这部分涨价没有任何理由也没人付款。这时的涨价造成的金融资产增值就是新的泡沫。这些增加的泡沫是叠加在原有泡沫之上。是泡沫成倍的放大。放大倍数见公式⑴。

◆投机与放大

无数关于投机使泡沫增加的议论只描述了投机的花样。并没有涉及泡沫如何产生及放大。有了“乖论”我们知道了是投机使价格上涨,通过经济帕斯卡效应放大了泡沫。

现在的研究者都默认泡沫是资产价格高于所谓理论价格的那部分。实际上整个资产进入经济时全部已经是泡沫。并非只有投机炒作后涨价那部分才是泡沫。资产价格涨起的那部分一方面它是原有泡沫的放大,同时它是经济帕斯卡效应的激活器和激活放大尺度。

投机是人们能看得到的行为,经济帕斯卡效应是被人们忽略的一种存在。现有对泡沫的研究只集中描述金融投机。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对金融投机描述的疑点。

△为谁而研究金融泡沫

现有经济理论关于泡沫的研究集中于金融泡沫。这些研究是为了谁呢?这并非一个奇怪的问题,它很现实。需要了解金融泡沫规律的有两个群体。一个是众多参与金融投机(即所谓金融投资)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另一个是位居金融管控机构的人。这两个群体对泡沫的认识和需求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

参与投机的人希望了解资产(泡沫)价格变动的规律,希望能预测价格的变动方向,希望知道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变动怎样牵动资产价格变化。他们的目的是利用资产价格变化进行炒作从中获得利益。他们希望泡沫永远不破裂。至于这些价格变化以及他们的投机行为对价格变化的推波助澜将会在经济泡沫的无序膨胀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根本不在他们关注的范围之内。

而另一群人他们掌控经济。过多的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严重破坏作用。他们需要了解泡沫从哪里来?泡沫膨胀的途径和规律。怎么才能抑制泡沫过度膨胀(抑制资产无序涨价)?泡沫对经济有哪些破坏作用?怎样应对泡沫破裂时对经济的影响?怎样才能删除泡沫?

在舆论的压力下还要寻找旣保持资产价格的一定高度以满足投机者的诉求,又压抑资产价格不至于让泡沫膨胀太快的途径。

我们又来到“乖论”的重要命题面前:“站位特别重要”。每一个研究者都要明白自己的研究是站在投机者站位为他们提供赢利指导,还是站在经济掌控者视自为他们提供参考。不同的站位研究方向不同,结论不同,政策建议不同。有人不知道站位是何物,在研究中经常地更换站位。这样的研究不知所云。

出于对“站位特别重要”的考虑,对站在为投机者利益思考的位置研究泡沫的理论不在“乖论”的视野中。

△理性投资与非理性投资

有价证券投进市场它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泡沫。如果将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称作投资的话,只要这种投资一发生,就必然与证券价格变化同时产生。不论你是“理性投资”还是“非理性投资”都会激发经济帕斯卡效应将价格变化变成泡沫。对于放大泡沫而言“理性投资”和“非理性投资”的作用没有丝毫差别。

提出所谓“理性投资”和“非理性投资”是有研究者希望找到一种不会产生泡沫的金融投资方法。都只是这些研究者天真的臆想。不论是否有人投资,有价证券已经是泡沫。有人投资就一定产生泡沫放大,不论你怎么地自以为是“理性投资”都无济于事。

为了寻找“理性投资”研究者至今仍在不断努力。“行为经济学”、“动物经济学”等都是这种努力的表现。可惜错误的研究方向绝不会走出正确的结果。这些努力最后唯一能得到的只有“道路是脚步多”。

△资产理论价格

“理性投资”研究者们当然地相信有所谓的“资产理论价格”存在。並且形成了资产定价两种理论:演绎型和归纳型两大类。

这个理论的逻辑认为:确定了资产的理论价格就为判断资产现有价格是高估还是被低估锚定了参照点。从而指导投机者进行炒作决策。这就是一种投机站位为投机者服务的理论。

投机物必须是有价值的。实物商品作投机物当然有价值。历史上曾充当投机物的糖棉花等就是这样。郁金香球茎也有价值。在将它们作为投机物时,它们的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根本就不是作为投机物时的价格的依据和参考。投机物没有理论价格。

  在金融经济中的有价证券要成为投机物也必须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它们不充当投机物时所能获得的红利。这个价值是它们能成为投机物的先决条件。当它们充当投机物时,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根本就不能作为投机物价格炒作的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未知的红利量根本无法约束和引导投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金融投机也没有理论价格。

△杠杆投资  

用较少的资金贷入N倍贷款进行金融资产炒作,这种杠杆投资是投机者的冒险行为。冒险的收益和风险已被反复研究讨论,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从“乖论”的视角看待杠杆投资有两点不同议论。

    ⑴对经济泡沫的影响

     投机者的本金放大导致进入金融投机的资金增多,必然搅动更多的投机物(非货币金融资产)价格升高。交易中的投机物价格升高並不产生泡沫,未参加交易的投机物在经济帕斯卡效应作用下立即涨价所产生的就是新增泡沫,增长量由前述公式⑴决定。

⑵对货币供应秩序的破坏作用

乖论认为货币供应总量应该由下式决定③:

(货币供应理论总量)=(货币资产产权扩张量)+(不可测货币)                                ……⑵

而其中的不可测货币量由下式决定③:

(不可测货币)=(运行货币漏损)-(货币自发供应)

                                …… ⑶

其中的“运行货币漏损”指的就是货币被金融经济吸进去充当投机的热钱。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政府在货币供应时都不会考虑金融投机的需求。金融投机热钱全部来自于实体经济中运行货币的漏损。

杠杆投资的操作用较少的本金撬开运行货币的栏栅,将更多本应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引入金融经济成为投机热钱。这种操作必然引起货币供应秩序的混乱,不得不向经济中投放更多的货币。超过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如果留滞在金融经济中,短时间不会显现它的破坏性。一旦金融经济对热钱的稳定能力出现问题,热钱涌入实体经济。必然会导致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这就是杠杆投机对经济的后续破坏力。

 ◆金融经济对泡沫的稳定力

○“乖论”认为金融经济中存在错觉和幻觉,其中幻觉是:“所有有价证券都能售卖掉变现成货币”③。

“资产幻觉是人们踊跃参与投机和努力创造经济推动因素的动力逻辑的一环。也是将货币挽留在货币资产域的吸引力之一。”③

这种因资产幻觉产生的对热钱的吸引力也是金融经济(货币资产域③)的稳定力。

预期是一个常用词,是指投资者(投机者)对资产价格走向的一种猜测和期望。这也是投资者的群体意识。在资产幻觉的作用下产生的看涨的普遍预期是金融经济(货币资产域③)的稳定力的一种形式。

历史上许多次经济危机发生初期,许多人看到了崩溃的危险,都企图利用舆论和制造题材来改变投机者的预期,从而挽救经济。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人们已经意识到“预期”是一种将热钱稳定在金融领域内(货币资产域),稳住泡沫免遭破裂的稳定力。

○泡沫输出输入

金融经济发达的国家可以用泡沫输出来减少本国经济中的泡沫,这是一种损人利己式的泡沫稳定力。将本国有价证券卖给别的国家、用泡沫资金向别国投资,或者直接到别国去经营金融泡沫都是泡沫输出的途径。

泡沫输入国(例如买进美债)主观意愿是为参与国际大投机获取投机利益。实际上这样做将本国变成了别国的泡沫垃圾场。结果在金融震荡中为别国的泡沫破裂损失买单。

七,经济泡沫的删除

    有一个常见名词“泡沫破裂”,实质就是将一部分无物质财富支撑的无源意识价值货币从经济中删除。

    经济中有物质财富作支撑的有源价值货币是无法删除的。只要物质财富还存在,它的产权就存在。产权能自动生成新的货币来实现自己的流动。人类历史上多次政权更迭时期都发生过新货币取代旧货币,或者因新货币供应不及时而自动生成货币补位的现象。曾出现过的替代货币有粮食、香烟等。

    经济中无物质财富作支撑的无源意识价值货币能不留痕迹地删除。经济泡沫就是无源意识价值货币。这就是经济研究者常说的“货币蒸发”。

◆实体经济泡沫的删除

    前面讲述过实体经济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无源意识价值货币,一部分是经济新陈代谢产生(有源货币无源化),另一部分是交易中产生,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帕斯卡效应产生。三部分归总,从总量上计算其中无物质财富支撑的那部分就是经济泡沫。是泡沫就需要经常性的删除。实体经济中删除泡沫的途径是通货膨胀③。

这又是乖论独有的理论,无法用科普语言简单地说明白。只能留给有意深究的读者去读原作。请允许暂时先直接使用“乖论”的有关结论。

◆金融经济泡沫的出路

金融经济泡沫无论你怎么期望它保持高位不破,它都一定会破裂。如果将经济泡沫当成一种文学比喻,那么就不必深究泡沫破裂是什么。现在“乖论”已经对经济泡沫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就必须追问“泡沫破裂”是什么意思?

“乖论”认为所谓泡沫破裂就是将经济泡沫从经济中删除,实体经济用通货膨胀删除泡沫。金融经济删除泡沫的途径要复杂一些。

金融经济中删除泡沫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价格——降低投机物(泡沫)的价格。二是彻底删除投机物本身,将它从经济中彻底抹去。

    ○金融投机物的价格在投机操作中必然有起有落,这种起落是投机中为了低买高卖获取投机利益,投机者主动制造的波动。这时发生的降价不是泡沫删除过程。它很快又会涨上来。

    只有当某个资产在本身经营出现负面题材或政策风向变化引起市场对它失去信任,导致其价格一路走低无法遏制时发生的降价才可视为因价格下降产生了泡沫删除。在经济危机和金融震荡中这种现象大量发生。大量泡沫被删除。

    ○彻底删除投机物

资产降价删除泡沫是一种不彻底的删除。当投机市场回暖后,它们又会回到市场被炒作並涨价。只有删除投机物才彻底地将某种泡沫删除。在金融经济中发生破产就可以将某种投机物彻底抹掉,因此而删除的泡沫不可再生。

    前文说过:在金融经济中的有价证券要成为投机物也必须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它们不充当投机物时所能获得的红利。这个价值是它们能成为投机物的先决条件。发行股票的公司破产,这只股票不可能再获得红利,失去了成为投机物的先决条件。市场中减少了一个投机物,与此同时要删掉不少泡沫。经营不善而退市也与此相同。 

    金融泡沫的生利能力被切断后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会蜕变成任何其他东西。因为它的实质是无物质财富支撑的意识价值货币。

    以物质商品作为投机物时,切断它的生利能力后,它便不再是投机物,将蜕变回它的本来面目——物质商品。例如郁金香球茎退出投机后它至今仍是一种鲜花商品。

○从路径上看,经济泡沫的删除路径有两条:一是无序自然删除,二是有序法权删除。  

⑴无序自然删除

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市场自然地删除泡沫的情况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删除是无序地进的。如果这种删除较为集中地出现就会形成金融震荡。如果集中出现过于严重就爆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⑵有序法权删除

在法律监管的权威干涉下删除泡沫是一种可控的有序的删除。例如将那些财务作假的上市公司退市。对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必然造成它的股票降价,从而删除一部分泡沫。

2020年11月中国蚂蚁金服公司被金融监管部门约谈,暂缓其上市进程,制止了数量巨大的泡沫入市。同时使相关的股票价格大跌。进一步删除了大量的金融泡沫。就是泡沫有序法权删除的实例。可惜只听到舆论界对删除泡沫的惋惜声,没见有人为泡沫删除叫好。

有序法权删除必须依法行事,不能随意。更大量的泡沫是处在並未违规违法的状态之下。而它们的数量又实在太多,删除的方法只能是切断或收窄这些泡沫的投机收益。让投机人的预期看空,让市场来删除泡沫。政策和暗示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也许有人还会找出许多合法删降泡沫的途径。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如何删除经济泡沫。而是要校正一下对删除泡沫的态度。删除泡沫任何时候都是有益于经济的。这是市场掌控者应有态度。却是投机者仇视的态度。

2007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拒绝拯救雷曼兄弟投资银行。致其应声破产,美国政府这样做有效地集中地直接删除了数量巨大的泡沫。这也是有效终止经济危机的选择。经济危机的任务就是删除过多的经济泡沫,删除的数量不够经济危机不会终止。

八,经济危机与泡沫控制

◆经济泡沫存在的基础

自从有了市场就产生了实体经济泡沫,它和市场一样古老。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删除泡沫,通货膨胀也和市场一样古老。能够从古至今长期存在,只有当它具有人性基础时才能实现。正是人需要消费物质财富维持生命和扩大福利的人性使有源意识货币不断无源化,泡沫才得以存在。也由于人的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人性,泡沫在市场中被塞进商品价格中。

    自从有了金融资产,就有了以金融资产为投机物的金融投机。投机是以人的贪婪本性为基础。有了人性基础金融投机所产生的金融泡沫才会不息地存在。

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以金融资产为投机物的投机不可消灭。但是投机物和投机产物泡沫却是可以消灭的。很幸运,正因为投机物和投机产物(泡沫)是可以消灭的,金融资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产生的负作用——泡沫膨胀才有了可以控制的途径。

如上所说消灭经济泡沫有二条途径:“无序自然删除”和“有序法权删除”

用通俗的话来描述上述逻辑关系就是: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制造金融资产实现融集资金;因为金融资产可以进行投机获利所以能吸收货币为实体经济所用。如果金融资产不能用于投机获利,它就无法卖出去也就无法实现融资,这是人性决定的;制造的金融资产全部是经济泡沫;对金融资产进行投机又将产生新泡沫,并通过经济帕斯卡效应多倍放大。过多的泡沫是经济的灾难,严重时会引发经济危机。所以需要经常删除一定数量的泡沫。

    现实的要求就是:经济需要一定数量的泡沫,又不能让泡沫太多。怎么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和平衡的方法,这是经济泡沫研究的核心,也是个难题。实体经济可以通过市场用通货膨胀来调节。所以这个难题就集中在金融泡沫。

◆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

    金融(经济)危机是金融经济的新陈代谢过程。《经济学新视窗》一书己有过如下命题:“金融震荡的全部功能就是删除货币资产域内投机活动产生的过量无源意识价值货币——这就是货币域内的货币新陈代谢。”③

     “有诞生就有死亡,有创造就有灭失。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无源意识价值货币被投机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一部分用于推动经济发展。但它还会无节制地被创造出来,成为了社会的包袱和祸害。要甩掉包袱和消除祸害只能让多余的无源意识价值货币灭亡,别无其它的出路。”③

“从产权视角观察经济新陈代谢诱因。

在实体经济中是商品产权与产权凭证(货币)比例失调。导致经济新陈代谢──通货膨胀。

而金融经济中是货币产权与其产权凭证比例失调。在金融经济中货币以资产形式存在。所有的有价证券都是对于货币产权的凭证。

所以,经济中产权与其凭证比例失调的时候就是需要新陈代谢的时候。”③

经济需要一定数量的泡沫,又不能让泡沫太多。经济新陈代谢并不可能消灭所有泡沫也不必要消灭全部泡沫。新陈代谢要做的是删除多余的泡沫。使泡沫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如果让市场自行调节只能无序进行。后果就是金融震荡和经济危机。如果用法权删除才可以主动控制。

为了尽量少发生或小发生金融震荡和不发生经济危机,必需对泡沫进行控制。这也是追求无经济危机世界的努力。

◆泡沫控制难题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当局都有足够的智慧删除泡沫,不用经济学为他们指引。问题在于他们既不愿意也不敢这样做。在他们心中股市的“繁荣”十分重要;市值的消灭是财富的损失。这些是挡在控制泡沫前面的认识障碍。

⑴认识难题

理论认识难题主要有两个:股市“繁荣”真的重要吗?被删除的市值是财富吗?顾虑是:影响实体经济咋办?

○被删除的市值是财富吗?

“乖论”对财富的定义是“社会财富是含有劳动价值的物质使用价值。(实物和实物资产)”。从“乖论”对泡沫的定义就已经确定它并不是财富。只是人的贪利欲望创造的财富分配权利凭证。是没有财富支撑的分配凭证。甚至还不是直接凭证,仅仅是凭证的凭证。个人和组织只能用“组织财富观”来财富 ,对个人和组织而言被删除的市值是持有人连筋连骨的财富。这将形成一种维护和扩大泡沫的社会力量。也将俘虏一大批经济学研究者为之呼喊。这种呼喊之一就是称颂股市“繁荣”。

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作“繁荣”景象(不论是理性繁荣还是非理性繁荣)都是投机者的狂欢节。对市场掌控者而言都是危险信号。繁荣就是泡沫增多,投机者在“繁荣”中才能获得投机利益,而泡沫多却是经济的厄运。

 心疼泡沫是投机者的必然  两种财富观在对泡沫的认识上不可调和,非此即彼。投机者不可能放弃把泡沫当财富的认识立场。

 经济掌控者必须清醒知道泡沫不是财富的事实。也必须知道泡沫对经济的积极意义。

○股市“繁荣”真的重要吗?

    全部经济危机史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前都有一段股市的非常“繁荣”时间。这个现象早已被注意到。但并没有引导人们认识“繁荣”的实质是应该提早删除的大泡沫。当然也有人看到了“繁荣”是泡沫。但他们总不能跨前一步认识它必须删除

“繁荣”是经济的混水,投机者只有在混水中才能浑水摸鱼获利,即使担心“繁荣”带来的风险,但贪心仍让每个投机者期盼“繁荣”,歌颂“繁荣”,推动“繁荣”。当然不会想到要去删除它。

    是人的贪心遮住了眼睛,使人看不到下面的事实:股市的过度繁荣是经济危机的前哨。一般繁荣是经济泡沫的积累。股市繁荣不是对经济很重要而是有害。

○影响实体经济咋办?

删除经济泡沫压缩市值会影响实体经济吗?对此没有唯一的答案。决定于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在自己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占比小时,经济危机中企业随泡沫的删除自身损失较小。如果金融资产占比过大,经济危机中随泡沫的删除自身损失就会很大,甚至破产。过多的企业破产对实体经济无疑是一场灾难。

对此《经济学乖论》这样说:“历史一再地告诉我们应该将金融危机关在金融经济(或者说货币资产域)的笼子内。为此,需要限制实体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③

由这个结论“乖论”的政策建议是:“设立投机税。对实体经济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超过规定者收投机税。既可 以避免企业陷入投机太深,又可以防止运行货币从实体经济企业漏损到投机中去。”③

经济史也一再证明“实体经济企业陷入金融经济太深,则受经济危机冲击必然很大。就像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反之,实体经济受影响很小。就像1636年荷兰郁金香事件。这是一次在史册上和人们心中留下烙印最深的经济危机。当时几乎是全民参与疯狂投机。所以危机才会有如此深的烙印。幸运的是实体经济企业参与不深。郁金香事件过后经济很快恢复正常。并没有引发经济衰退。对此甚至有人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郁金香事件。④”③

⑵利益绑架

    除了对泡沫的认识障碍和顾虑。由于投机者不可能放弃把泡沫当财富的认识立场。在泡沫受到删除威胁时,他们以人数的绝对优势制造各种舆论绑架政府去拯救泡沫。

    这种舆论绑架是政府控制泡沫时的掣肘之力。挣脱这种绑架是控制泡沫的又一难题。

◆如何控制泡沫    

不知道什么是泡沫就谈不上控制泡沫。有了泡沫的唯一性定义才有控制泡沫。控制泡沫是主动而为,行为主体是经济掌控当局。需要法权力量推动泡沫的控制。

对待控制泡沫的问题上,社会不同利益族群分别向不同方向努力。压缩泡沫的市场力量小于扩大泡沫的市场力量。自由的金融市场总是能让实体经济的运行货币漏损到金融市场去制造泡沫。市场上总是处于泡沫过量的状态。所以删除过量泡沫就成了控制泡沫的主要内容。

○ 删除泡沫的“度”在哪里

适量的泡沫产生的吸引力可以保持金融经济的稳定力,将金融资产围挡在货币资产域内即关在笼子里。这是泡沫存在的积极意义。既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泡沫构筑金融经济的稳定力,又要不吝删除过多的泡沫。这个“度”到底在哪里?

《经济学乖论》对此做过探讨,为此引进了几个檄念 。

非货币金融资产/运行货币 FBY (fei huo bi jin rong zi chan bi yun xing huo bi)

相关推荐>>

行业关注
图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