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正文

我也曾是“黄庄式育儿”的共谋者和受害者

2018-11-29 15:17:33 来源 T|T

一篇《在黄庄,没有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引发了我的许多回忆与思考,有陪伴两娃一路走来的失败教训,也有自己从“泥沼”中爬出后的一些顿悟体会。

首先申明,我不在北京黄庄,而是在魔都上海,黄庄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的细后跟踩出的定点压强受力,上海的鸡血程度是高跟鞋底脚掌部分的受力,黄庄是聚焦点,更集中,上海是个面,相对分散。

所以,看黄庄的教育,我似乎具备了“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的双重视角。

从快乐的小学生到痴迷游戏

儿子百感交集的“补习之路”

起点我主动选择了“鸡血”的中国教育

2008年,德国出生长大的儿子快5岁了。我们开始筹划孩子学习母国文化的事,为继续留在我们奉献了青春的德国还是回中国而争执不下。

虽然不知道祖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确定,中国的教育不会像德国一样,学习全看自己有没有兴趣。

我非常认可儿子接受的德国学前教育,觉得它对于发展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与求知欲非常好。但同时,德国由于福利体系成熟,没有工作的人也依然可以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因此而滋生了一大批懒人,德国社会会因此而走下坡路,可想而知。

如果学习全凭兴趣,确实可能真的“成大才”,但也有可能还没等找到兴趣,就已经被“懒癌”俘虏,打退堂鼓了。

2009年底婆婆病重,我们毫不犹豫地带着即将“幼升小”的儿子,和怀在腹中的女儿回上海了,大有破釜沉舟之感。

1-3年级也曾是轻松的小学生

2010年的“幼升小”比现在简单不少。看到福山正达新建校招生,我们就去了,入学考试没有考任何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孩子来选拔。

福山正达是一所民办外国语小学,我和孩子爸爸想当然地认为:这么好的小学,英语比我们小时候好太多了,应该就足够了吧。另外,孩子从小在德国幼儿园打下了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的底子,在班里成绩也不错。于是,我们除了支持孩子多读书以外,任何学科类辅导班都没有上过。甚至,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作业、考试都考些啥。

4-5年级我也加入了共谋大军

三年级时,数学老师说儿子学有余力,可以学点奥数,可是我发现他对艺术和体育更感兴趣,就拒绝了。没想到的是,到了四年级,他主动说:“妈妈,我们数学考试最后有10分的附加题,学过奥数的同学都会做,可我不会,可以帮我也找个学奥数的地方吗?”我这才开始慌急慌忙地去找,却发现现在学奥数,已经晚了。

奥数的解题技巧是一种套路,三年级讲过的套路四年级就学不到。而且它是一种超前学习,二年级学三、四年级的内容,三年级学四、五年级的内容,四年级插班很难插进去。后来,奥数学习愈演愈烈、上奥数的年龄越来越小,我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在“始发站”上车,后面就都跟不上了。

奥数带给家长们的这种焦虑情绪,渐渐蔓延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语文、英文、甚至编程、体育这样的“素质教育”……学生们都越练越早、越练越鸡血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了进来。真正应了前两年郑也夫先生写的那篇宏文——《中国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终于,在儿子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我也不可免俗地加入了“共谋大军”。

小升初尝到了“补习”的甜头

上海的五年级是小学衔接初中的“小升初”年级,如果不满意家门口统配的初中,就要凭实力去考。想在考试中胜出,光靠学校里教的数学难度是hold不住的。所以,我给孩子攒了个3人小班数学课。

老师是位很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但不是机构里教奥数的那种。这样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她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薄弱环节,再启发式地加深难度让学生自己去做题,做完后大家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一个假期补了十次课,就将孩子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到了低于奥数,但肯定是高于学校的水平。

最后,我们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而且入校后,儿子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思维保护得很好,没有被奥数套路过的痕迹。”

儿子在五年级还上了一个有点像“大语文”的综合辅导课,同时拓宽科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试听了一次课就被老师讲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屁颠颠地成为了老师的脑残粉,连午饭都要吃老师爱吃的东西。

既然是自己喜欢,当然学得好,以至于后来接触到的老师们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涉猎广泛、知识面宽,也为他上了中学后自己写小说自娱自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不能也没有甄别所有网站用户提供内容的真实性,也不保证其内容、产品、服务或其他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更不提供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本网站极其关联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涉及稿件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行业关注
图文赏析